一、体育学院概况
皇冠炸金花网址-皇冠蛋糕官网-首页成立于1998年8月,由原扬州师范学院体育系和原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医学院、扬州工学院、江苏省水利专科学校、江苏省商业专科学校的公共体育教研室合并组建而成。学院专业办学历史始于1972年,已为国家培养了体育界首位“长江学者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季浏博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陈爱国博士,奥林匹克运动会乒乓球冠军陈玘,体育实业家张耀辉先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吴键博士,原国家女子篮球主教练马跃南,现南京皇冠炸金花网址-皇冠蛋糕官网-首页校长杨国庆,"全国百名优秀园丁”张德余,荣登“中国好人榜”的见义勇为好青年许虎山、仲磊等一大批高素质体育人才。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学校体育先进单位和江苏省体育科技工作先进集体。荣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校长杯”,并被江苏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团省委表彰为“突出贡献单位”。
学院设立体育教育专业部、社会体育引导与管理专业部、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部、公共体育部以及体育科学实验中心、运动训练管理中心、体育场馆管理中心,建有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所、学校体育研究所、体育教育训练研究所、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所、运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拥有江苏省学生心理健康运动干预研究中心、江苏省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江苏省一级社会体育引导员培训中心、江苏省武术散打训练基地、江苏省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等省级培训单元,并系江苏省教师教育专业引导委员会体育教育专业引导分会、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引导委员会体育与健康学科组、江苏省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
学院已形成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学院设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等4个二级学科)、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等4个二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体育方向)以及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点。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引导与管理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三个本科专业,其中体育教育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和江苏省特色专业、体育学类为江苏省普通高校重点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为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博士点、硕士点和本科都可招收海外留学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163人、本科生642人。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22人,专任教师94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44人;博士18人,国际级裁判4人、国家级裁判9人。兼任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引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引导委员会委员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曾宪梓师范教师奖1人,全国高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1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体育教师12人。
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和部省级课题20余项,厅局级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0多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0余篇。研究成果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10余项。3篇科研论文获得全国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一等奖。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已举办的五届江苏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体育教育专业组)中,我院学生四次获得一等奖的第一名。在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中,我院学生获得3枚金牌;在全国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上,获2枚金牌;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2枚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并打破一项大运会记录;在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中,我院学子先后获得丙组女子团体冠军、甲组男子团体冠军、男子单打冠军、男子双打冠军、女子双打冠军。在全国第十三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荣获2枚金牌。在2015年中国·五莲大青山第三届国际太极拳大赛中,我院学子获得传统杨式太极拳、42太极剑和太极推手3个项目的冠军。
学院目前使用管理的运动场馆总面积为219897平方米,拥有现代化大型体育馆4座、标准化田径场5片、标准化游泳馆2座。室外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合计达83片,综合健身区8片。学院建有体育教育实验教学中心1个,分设人体剖解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心理学等6个实验室,面积为2532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730台(套)。院资料室藏有专业图书5000余册,中外文期刊195种。
二、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深化本学科与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和医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为特色,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扎实的体育学专业理论基础和系统常识,具备体育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全面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研究趋势,适应我国现代体育事业发展需要,承担学校、体育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体育教学、体育科研及体育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方式
按培养方式(或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全日制研究生是指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指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按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我院非全日制研究生原则上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三)招生计划
2021年我院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1名左右,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9名左右。目录中公布的招生人数为拟招生数,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和生源等情况进行调整。
推荐免试
我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各学科、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均可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
(五)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的考生。
“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
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学、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六)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引导意见》(教学〔2003〕3号)的体检要求,其中乙肝检测按照《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文件要求。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报道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2年或2年以上(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的9月1日),原则上要求其取得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证书(或取得及格以上成绩,外语类专业要求取得相应的专业外语四级证书)或至少取得自考本科7门课程合格证书,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且不得跨门类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我院部分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或对本科专业有特殊要求,请注意查看我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目录。
(七)报名与考试
报名分为网上报名及网上确认(现场确认)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网上报名,报名时间为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第二阶段为网上确认(现场确认),确认时间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公布,网上报名时请注意查看报考点公告。考试时间:2020年12月26日-27日,详情请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教育网:http://yz.chsi.cn,或公网:http://yz.chsi.com.cn)查阅。
(八)学历(学籍)
考生填写的学历(学籍)信息须与“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简称“学信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上的信息一致。报名期间系统对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网报提示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在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前完成校验。
(九)录取办法
①根据国家有关录取政策、招生规模和生源等情况确定各学科、专业学位类别(或领域)复试名单;②复试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专业课考试、外语听说能力水平测试和综合情况面试等;③根据考生的综合成绩(含初试成绩及复试成绩),并结合其思想品德考核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含心理健康状况)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十)学制与学费
1.我院全日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年,具体以培养方案为准。
2.全日制硕士(学术学位)8000元/年·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10000元/年·生。
(十一)奖助体系
我校对纳入全国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非定向研究生设立学业奖学金,生均9000元/年,一等学业奖学金12000元/生·年;国家助学金(有固定收入者除外)6000元/生·年;还可按规定申请国家奖学金(20000元/生·次)、校长特别奖学金、朱敬文奖学金、朱敬文助学金、院长荣誉榜奖学金、社会奖学金,以及研究生助研津贴、“三助一辅”岗位津贴(助研、助教、助管及辅导员)等,具体奖助政策请浏览我校研究生工作部网站信息。
欢迎访问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网址:http://yjszs.yzu.edu.cn/)。
咨询电话:0514-87991075(孙老师)电子邮箱:yzhlsun@163.com。
三、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目录
学院、学科、研究方向 | 考试科目 | 备注 |
011皇冠炸金花网址-皇冠蛋糕官网-首页(体育工作部) | | |
学术学位 | 拟招人数:29 | |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 | | |
01(全日制)学校体育心理 02(全日制)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 03(全日制)运动与健康促进 04(全日制)体育社会学与体育人类学研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6体育学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01方向:1102体育心理学02-03方向:1101学校体育学 04方向:1103体育社会学 | 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
040302运动人体科学 | | |
01(全日制)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 02(全日制)体育运动与脑健康 03(全日制)体育保健与康复 04 (全日制)运动与营养保健 05(全日制) 运动干预慢性病的机制研究 06 (全日制)体质健康促进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6体育学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01-02方向:1102体育心理学 03-06方向:1104运动生理学 | 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 | |
01(全日制)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02(全日制)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03(全日制)网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04(全日制)羽毛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05(全日制)足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06(全日制)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07(全日制)健美操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08(全日制)体育舞蹈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6体育学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1105运动训练学 | 不接受跨专业、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
040304民族传统体育学 | | |
01(全日制)武术历史与学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6体育学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1107武术理论基础 | 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
专业学位 | 拟招人数:全日制42+非全日制39 | |
045201体育硕士(体育教学) | | |
01(全日制)体育教学 02(非全日制)体育教学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6体育综合 复试科目:1106体育概论 | 考生须为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生 |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 参考书目 |
346 | 体育综合 |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潘绍伟、于可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运动生理学》(第二版)王步标、华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运动训练学》(第二版)田麦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
616 | 体育学基础综合 | 《体育概论》(第二版)杨文轩、陈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三版)黄汉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体育保健学》赵斌、姚鸿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
1101 | 学校体育学 |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潘绍伟、于可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
1102 | 体育心理学 |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季浏、殷恒婵、颜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
1103 | 体育社会学 | 《体育社会学》(第四版)卢元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
1104 | 运动生理学 | 《运动生理学》(第二版)王步标、华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
1105 | 运动训练学 | 《运动训练学》(第二版)田麦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
1106 | 体育概论 | 《体育概论》(第二版)杨文轩、陈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
1107 | 武术理论基础 | 《武术理论基础》,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 |